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第2543號(工交郵電類246號)提案答復的函
應急提函〔2020〕196號
龐達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建設防疫等必備應急物資國家戰略儲備庫的提案》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應急物資儲備是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對推進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應急物資保障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總結經驗,補齊短板漏洞,從加強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高度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針您對提出的3項建議,各有關部門加緊研究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關于依法鼓勵企業轉產,保應急。工業和信息化部全面梳理醫用防護服、救治藥品、檢測試劑、醫療設備等重點物資供應鏈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調解決企業生產中的物料缺、運輸堵、資金難等實際困難,推動重點醫療物資企業盡快復工達產;依托企業實物和產能儲備,將醫用防護服、救治藥品、檢測試劑、醫療設備等各類醫療物資納入保供范圍,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醫療物資供應保障。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在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方面,對生產企業新購置設備,允許一次性稅前扣除,全額退還其2020年1月1日之后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免征相關防疫藥品和醫療器械注冊費。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配合《突發事件應對法》修訂工作中,針對短板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建議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完善重點醫用物資集中生產調度機制,統籌協調生產供應鏈;支持企業應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提升柔性制造能力;研究建立應急轉產機制,通過同族企業快速轉產,有效提升生產能力儲備。財政部將健全完善支持企業應急轉產政策體系,確保在應急狀態下發揮作用。
二、關于規劃加強能力建設,保長遠。應急管理部一方面正加緊研究編制《應急物資保障“十四五”規劃》,研究實施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應急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應急物資保障標準體系建設、應急物資調運配送等5項重點建設工程,力爭實現物資儲備更加科學優化,物資調配更加有序高效,科技支撐水平顯著提高,應急物資保障更加有力的目標。另一方面,正編制修訂一批中央救災物資應急管理行業技術標準,為應急物資的生產、采購、儲備、調配、運輸、分發提供技術支撐。此外,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完善防疫相關物資儲備建設。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支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應急物資保障政策和相關儲備建設規劃,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支持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
三、關于科學建庫科學管理,保實戰。在科學合理布局方面,應急管理部推動建立應急資源管理平臺,目前基本完成“國家、省、市、縣、鄉”五級共1360個儲備庫的物資清查和錄入工作,對接了1200多家應急物資生產企業以及京東、順豐、郵政等主要物流企業信息,具備對接生產企業實時倉儲、供應鏈等信息的能力,并研究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應急物資需求預測、供需匹配、智能調撥和物流優化等關鍵模型算法,提升應急物資管理決策支撐能力。在健全運行機制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等部門制定了《關于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實施方案》,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積極打造醫療防治、物資儲備、產能動員“三位一體”的保障體系。應急管理部結合編制《應急物資保障“十四五”規劃》,健全完善應急物資保障相關工作機制,實現應急物資的科學調度。在確保有效運轉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交通運輸部印發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提出優化存量應急物資儲備設施布局,完善樞紐綜合信息平臺應急功能,提升統一調度、信息共享和運行協調能力。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印發《健全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實施方案》,指導地方建立應急物流保障重點企業名單,健全應急物資社會動員保障機制,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突發事件應急物資保障工作。
您的提案聚焦應急物資實物儲備、產能保障、運輸調配等方面,對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在相關工作推進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并積極采納您提出的寶貴建議,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不斷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感謝您對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應急管理部
2020年10月10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