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第2519號(工交郵電類238號)提案答復的函
應急提函〔2020〕199號
九三學社中央:
貴社《關于建立國家應急物資智慧調配平臺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建設應急資源管理平臺,提升應急管理信息化水平,能夠有效提高應對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應急工作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對于推進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應急物資保障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應急管理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總結經驗,補齊短板漏洞,結合貴社提出的有關意見建議,抓緊開展相關工作,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關于摸清家底、建設國家應急物資儲備數據庫,采用應急物資數字化標識,收集企業應急物資產能數據。目前,應急管理部正在加快推進應急資源管理平臺建設,涵蓋應急物資的產能、存儲、調撥、物流全過程,并創新技術手段,初步實現了幾大功能:一是整合各級政府、行業管理部門、重點企業應急物資資源,匯聚國家、地方和社會共4849個倉庫的5700多萬件應急物資信息,建立了種類齊全、標準統一、動態更新的國家應急物資儲備數據庫。二是利用二維碼技術設計了應急物資碼,2020年新采購應急物資做到“一物一碼”,對應急物資建立數字化標識,實現應急物資全程可追溯。三是平臺對接了1200多家應急物資生產企業信息,并具備對接生產企業實時倉儲、供應鏈等信息的能力。下一步,應急管理部將加強對應急資源管理平臺智能分析模型的研究和應用,不斷豐富平臺功能模塊,完善應急物資管理流程設計,并做好后續平臺的推廣和實戰運用,為應急物資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關于完善應急物資產能與布局,實現多部門聯動統籌和應急生產的動態調整。應急管理部已與部分大型物流和倉儲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探索建立應急物資儲備聯動機制,引進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實現政府和社會倉儲資源、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共建共享。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將適當增加中西部地區、災害多發區以及人口超過500萬規模的城市周邊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進一步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財政部正在研究建立應急采購物資品種目錄數據庫和供應商數據庫,及時更新應急生產企業產能數據,對接供需雙方信息,最大限度提高供需配置效率。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提案建議,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應急物資聯動機制,在應急物資管理平臺加快實現儲備庫位置、應急生產企業分布和應急物資品種目錄需求的優化分析功能,確保應急物資儲備能夠更好滿足重大突發事件應對需要。
(三)關于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優化應急物資供需平衡。目前,應急資源管理平臺已經實現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物資供給和需求匹配功能,實現物資供需信息的精準對接。一是地方應急管理部門儲備的救災物資無法滿足需要時,可以通過平臺實時提報物資需求,申請及時給予支持。二是平臺可以根據就近和先使用年限較長物資等原則,考慮地方提出的物資需求,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歷史災害損失數據,自動分析救災物資最優需求,匹配符合需求的儲備倉庫,并發出物資調撥指令。三是應急管理部正在組織開展全國省、市、縣各級救災物資儲備清查,全面了解各級救災物資儲備底數,加強與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溝通協調,部署清查數據及時準確錄入平臺,實現全國救災物資數據的全面歸集。下一步,應急管理部將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不斷優化應急物資大數據應用,指導各級應急物資管理部門加強對應急資源管理平臺的維護和使用,熟練掌握平臺物資申請、接收、調撥、跟蹤等模塊的使用操作,定期更新儲備物資信息,為應急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資保障。
(四)關于智慧調配,實現高效調運與有力監管。應急資源管理平臺按照開放多元、共建共享的建設思路,主動對接京東、順豐、郵政等主要物流、快遞企業,實現應急物資管理高效、精準、有序、透明。一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初步實現應急物資最優運輸路徑選擇、應急物資運送過程實時查看、應急物資接收與使用情況跟蹤等功能。二是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通過視頻調度方式輔助指揮決策,實現了對物資調度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基本滿足平時物資管理和戰時物資調度需要。三是采用區塊鏈技術對物流過程進行跟蹤溯源,實現了應急物資信息的公開透明和有效監管。
貴社的提案對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化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我們將深入研究并積極采納貴社的寶貴建議,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持續推進應急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完善,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不斷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和水平,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切實履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
感謝貴社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應急管理部
2020年10月14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