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宣傳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由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主辦,人民網協辦的“守護人民生產生活安全”系列訪談活動陸續展開。
據了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從2020年4月啟動至2022年12月結束,分為動員部署、排查整治、集中攻堅和鞏固提升四個階段。
地處京畿要地的河北,如何落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如何做好應急管理工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與人民網聯合開展的“守護人民生產生活安全”系列訪談,邀請到河北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宋文玲,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以河北之穩拱衛首都安全
河北省應急管理廳是在2018年11月4日正式掛牌成立。根據“三定”規定,省應急管理廳主要職責是:負責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各級各部門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指導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組織編制省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推動應急避難設施建設;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管理、分配省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依法組織指導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落實情況。承擔全省煤礦安全監管責任,組織開展安全執法檢查等。
宋文玲表示,河北地處京畿要地,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以河北之穩拱衛首都安全,以河北之進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是新時代河北應急人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省應急管理廳堅持站在筑牢首都政治“護城河”的高度,自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大局,全力做好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管理各項工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發展、北京冬奧會籌辦提供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
五項措施 迅速安排部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
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必須完成好的一項政治任務。
宋文玲說,河北省主要采取了五項措施,一是迅速行動,實現兩個第一。全國會議后,東峰書記、許勤省長高度重視,迅速做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兩次召開全省會議進行安排,省應急管理廳加強方案編制,河北省第一個在全國印發實施方案,第一個推動市縣實施方案印發全覆蓋。
二是細化方案,堅持三個原則。實施方案的制定堅持與國家步調一致,堅持結合實際,堅持從嚴從實,在全國方案基礎上,增加冶金、燃氣、特種設備、旅游和漁業船舶5個專項整治內容,制定了1個總體方案、2個專題方案和14個專項方案。
三是完善制度,壓實責任鏈條。省安委會成立三年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推進臺賬和“一表三清單”,明確234項工作任務,健全月統計、季調度、定期通報等制度,推動重點任務落實落細。
四是加強解讀,營造濃厚氛圍。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安委辦組織各部門分行業召開動員部署會,逐個方案進行解讀。河北日報刊發專版,河北電視臺新聞聯播專題采訪,闡述三年行動背景、重大意義和重點任務措施。
五是深化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三年行動開展以來,省、市兩級共成立執法組3375個、檢查單位35065家,全省共排查整治問題隱患14.7萬件,關閉取締157家,責令停產整頓890家,暫扣吊銷證照1226家,罰款1.02億元。
“雙控”機制建設,河北成效顯著
近年來,河北省深入推進“雙控”機制建設,推動工作重心從隱患排查治理向風險辨識管控、雙重預防控制方向轉變,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在2017-2019年連續三年“雙下降”基礎上,今年1-8月份,又分別下降18.9%、28.7%,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宋文玲說,河北具體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了國內首個加強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方面的法規文件,即《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省政府2號令),就政府部門和企業如何開展風險辨識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作了全面規定。
二是明確建設任務。印發了《推進安全生產“雙控”機制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和《安全生產“雙控”機制建設評估辦法和考核辦法》,明確了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步驟。
三是制定標準規范。組織22個省直部門制定了各行業領域“雙控”機制建設工作指導手冊,為推進“雙控”機制建設提供參考。
四是深入動員宣傳。組織召開“雙控”機制建設動員會、培訓會、宣講會,全面提高各部門、各單位思想認識,普及風險管控相關知識。全省共組織宣講1421場次,受眾32萬余人次。
五是堅持試點先行。建立了3200余家試點企業,省廳組織成立2個專家指導幫扶組,對60家試點企業開展重點幫扶,分行業領域召開試點經驗推廣現場會,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六是推進信息化建設。推廣唐山市首鋼遷鋼公司經驗,指導企業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推動實現企業安全風險可視化、作業追蹤動態化、隱患排查移動化、安全預警實時化、數據分析智能化、安全管理本質化。
目前,全省27550家高危行業和規上企業全部建立了“雙控”機制,正在積極推進中小微企業開展“雙控”機制建設。
截至目前,河北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
今年是河北省各級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機構調整成立后的第一年,面對極端天氣多發頻發的影響,各級各部門強化責任擔當,狠抓防控措施,全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情況總體向好。截至目前,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未發生草原火災,未發生人員傷亡,未發生“過夜火”、“進京火”和“過界火”,火災起數、過火面積和森林受害面積均大幅下降。
宋文玲表示,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有力推動了各項防控措施落地落實。
一是加強源頭管控。春季防火緊要期,全省各地嚴格落實封山防火措施,增加一線防護力量,在進山路口、關鍵位置增設檢查站9360個,堅決杜絕無關人員和火源火種進山入林。持續開展打擊野外違法用火專項行動,通過曝光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宣傳,時刻保持高壓態勢,提高源頭防控效力。春防期間,全省共查處野外違規用火2925起,抓獲違法人員2099人,治安處罰1081人,行政處罰1432人。
二是加強調度檢查。建立了省、市、縣、鄉、村每日分級調度制度,4月3日至5月31日,省對市、市對縣、縣對鄉每日通過視頻連線或電話等方式進行工作調度,僅省級就組織視頻調度59次,督促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3月中旬至5月31日,省應急管理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組成了由9名廳級領導帶隊的聯合督導組,深入一線,查火源、查隊伍、查值守、查預案、查責任、查臺賬,切實消除火災隱患。據統計,全省共組織各類督導組2226個,查出存在突出問題4236個,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加強預警監測。應急、林草和氣象等部門定期對火險形勢進行研判分析,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采取應對措施。利用衛星、視頻監控、飛機巡護、高山瞭望、地面巡邏等多種監測手段,確保火情及早發現、迅速核查、高效處置。
四是加強應急處置。組織修訂完善《河北省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桌面演練,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實戰演練。在防火緊要期,全省85支森林草原消防專業隊伍,6700余人,全部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實行24小時全天值守備勤,隨時待命、帶裝巡邏。同時,各級還加強滅火裝備建設,增加高壓消防水車等大型機械化裝備配備,進一步提升防災救災能力。
五是加強追責問責。實施森林草原防火網格化管理,通過簽訂責任狀、劃定責任區,將責任分解落實到人,確保防滅火責任全覆蓋。對責任不落實、預防不到位、撲火不得力、火情報送不歸口、不及時的從嚴問責,以嚴肅的責任追究促進防滅火責任落實。
“嚴”字當頭,“五個強化”,河北安全度汛
防汛工作是應急管理中的一項重點工作。今年全國各地特別是南方地區,汛情嚴重。河北省防汛形勢總體穩定,受到了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黃明的充分肯定。
宋文玲表示,在國家防總和應急管理部統一安排部署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及各級防指、應急管理部門堅持科學防控、群防群控,有效應對13次強降雨過程,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主要是堅持“嚴”字當頭,做到“五個強化”。
一是嚴陣以待,強化防汛準備。我們重點做了四項準備:首先是工程準備,主汛期前完成了115個應急度汛項目和1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夯實了工程基礎。其次是預案準備,修訂了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洪水調度方案,印發了全省防汛抗旱重點工作總體方案、安全度汛工作方案,確保防汛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再次是物資隊伍準備,落實各類專業隊伍和社會救援力量3.14萬人,全省專儲防汛物資價值3.9億元,號備大型專用裝備價值1.56億元,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最后是培訓演練準備,開展大清河流域超標準洪水搶險救援實戰演練,對山洪災害易發區縣2.2萬鄉村干部進行業務培訓,指導69個山區縣對所有山洪災害威脅村開展避險轉移演練。
二是嚴明紀律,強化防汛責任。省防指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先后6次召開會議,下發53個緊急通知,對強降雨防范工作進行部署安排。全省水庫、堤防險工險段、蓄滯洪區、山洪災害易發區村、南水北調中線沿線村3.7萬名各類責任人,全部上崗到位開展巡查防護。各級各部門嚴格值班值守,認真執行24小時各級領導在崗帶班制度,一旦發現汛情險情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處置。
三是嚴盯要害,強化重點防控。針對重要區域、重要防洪工程和重要基礎設施,省防指先后組織開展6輪次督導檢查,發現的2457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或落實應急度汛措施。突出抓好京津上游防汛備汛,發揮水庫和蓄滯洪區作用,確保首都絕對安全。完善雄安新區起步區度汛方案和搶險預案,優化大中型水庫聯合調度,預置大型排澇設備和價值2000多萬元省級搶險物資,落實專群結合搶險隊伍,確保新區度汛安全。
四是嚴加防范,強化群眾避險。省防指先后啟動防汛IV級應急響應3次,防臺風IV級應急響應1次,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7期、山洪災害氣象預警58期。聯合三大通訊運營商以短信形式發布安全提示信息8000余萬條,提醒群眾做好安全防范。69個山區縣逐戶落實緊急避險措施,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發布預警,提前轉移受威脅群眾3萬余人,真正做到了“水進人退”。
五是嚴密統籌,強化應急保障。省防辦堅持汛情就是命令,組織省應急管理廳、省水利廳組成防汛聯合專班,全天候在崗在位,遇突發情況,隨時應戰。國家派駐河北省2支森林消防隊伍和省內530支消防、水利、應急搶險救援專業力量及群眾性搶險救援隊伍全部集結到位,隨時做好處置重大險情災情準備。入汛以來,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共出動車輛159輛次、人員884人次,參加搶險救援93起,營救疏散群眾177人。
打通災情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
宋文玲說,一是持續推進災害信息隊伍建設工作。“省-市-縣-鄉-村”5級災情報送體系已經建立,全省電子注冊災害信息員共計5萬余人,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都明確了1至2名工作人員承擔災情報送職責,加強分級業務培訓,打通了災情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切實提高各級災害信息員的救災業務能力和災情信息質量。
二是不斷提升救災物資綜合保障能力。目前省級共儲備生活類救災物資33種,59.9萬件,總價值6505萬元,基本滿足啟動一次省級自然災害救助Ⅲ級應急響應,保障10萬人緊急安置的物資需求。全省儲備救災物資已達到40余種,141.6萬件,總價值1.62億元。同139家生產及商貿企業簽訂緊急供貨協議,解決食品、飲用水等物資保質期短、不宜長期儲存等保障短板,切實提高河北省災害救助保障水平。
三是扎實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機構改革以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切實履行自然災害救助職責,持續加大災害救助資金投入力度,共計支出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2.86億元,已救助受災群眾218.4萬人次,真正解決了受災地區居民衣、食、住等臨時生活困難。同時積極引導市場機制參與救災,已在全省141個縣(市、區)開展政策性農房保險工作,參保農戶達1160萬戶,可為參保群眾住房和因災人身安全提供4650億元以上的風險保障金額。
以信息化為支撐,建設“應急管理一張圖”
宋文玲說,機構改革以來,河北省持續推進應急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技術支撐作用,通過信息化提升應急管理效能。
一是制定了《河北省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規劃》。統籌規劃了全省應急信息化建設,重點工程明確了省、市、縣(市區)信息化分級建設的內容。
二是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綜合應用平臺建設。平臺秉持“模塊化、組件化、智能化”的設計思想,充分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展開標準規范、應用支撐和服務總線、數據治理、業務應用、安全運維、基礎設施和網絡系統建設。開發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救援等多個業務子系統。
三是開展了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目前,共接入了208座尾礦庫監測監控數據,接入了386家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企業監測監控數據,尾礦庫在線監測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建設初見成效。
四是基本完成省市應急信息化調度平臺建設。實現了省廳與各市、雄安新區應急值班調度信息互聯互通、實時視頻和通話功能。在全省188個縣(市、區)開通視頻會議系統,與省武警、消防、氣象、水利、林草、地震等部門實現了視頻會商。
五是推進“應急管理一張圖”建設。目前,“一張圖”已匯入高危行業企業和規模以上工礦商貿企業3萬6千余家、重大危險源點2636處、地質災害點4211處,匯入應急預案4393個,匯入糧食物資、民政、水利、交通運輸等19個部門的236個應急物資、裝備庫的數據信息,收錄1453支應急救援隊伍、8萬4千余臺應急物資裝備的基礎信息。
來源 :人民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